首页 资讯 正文

辉隆光明行,守护乡村孩子的“睛”彩未来

体育正文 181 0

辉隆光明行,守护乡村孩子的“睛”彩未来

辉隆光明行,守护乡村孩子的“睛”彩未来

央广网合肥5月29日消息(记者赵家慧)又是一年麦熟时,安徽各地正抢抓农时(nóngshí),积极调配(diàopèi)收获机械,做好服务,确保夏粮颗粒归仓。 保障异乡“麦客(màikè)“跨区作业 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(nóngcūn)厅获悉,今年安徽全省在地小麦面积4342.1万亩,预计主产区大面积收获期在5月26日至(rìzhì)6月上旬。 临泉县加强田间管理,大面积(dàmiànjī)小麦长势喜人 (央广网记者 周然摄(shè)) 5月22日晚,随着最后(zuìhòu)一台收割机驶出麦田,阜阳市颍上县关屯乡今年的夏收工作基本完成(wánchéng)。3.3万亩小麦在大雨(dàyǔ)来临前完成85%以上收割。 “抢收持续了一周,每天都有30台左右收割机日夜不停地在田里收割。”关屯乡党委书记周新海介绍道,关屯乡以种植早熟小麦(xiǎomài)为主,第一波外地农机于5月17日时就抵达关屯乡,拉开跨区(kuàqū)作业(zuòyè)序幕。 周新海告诉记者,今年已是当地连续(liánxù)第五年向异乡(yìxiāng)“麦客”敞开政府大门。乡政府(xiāngzhèngfǔ)(xiāngzhèngfǔ)将会议室、活动室等场所改成临时宿舍,配备床铺、空调、24小时热水供应。乡政府食堂还免费为农机手们提供丰盛的饭菜,让他们在高强度的工作后能够吃上一口热乎饭。 87台外地农机成夏收主力军,与本地农机形成合力(hélì)。通过精准调度与高效协作,关屯乡小麦收割效率较往年提升30%,成功赶在22日强降雨(qiángjiàngyǔ)前完成抢收。雨前收割的小麦色泽金黄、品质(pǐnzhì)上乘,市场收购价较雨后每斤高出(gāochū)0.15元,全乡增收超百万元。 阜阳市另一边的临泉县,160万亩小麦全面进入收割期。跨区作业(zuòyè)农机手刘俊超的收割机突发故障,他拨打(bōdǎ)了“有事(yǒushì)找书记”热线电话,技术人员很快来到了田头。 为保证夏收进度,临泉县协调引进跨区作业(zuòyè)收割机2500台,同时组建了27个农机(nóngjī)应急作业服务队。而“一个电话立即办理”,是(shì)该县今年对在辖区内作业的收割机做出的承诺。 为保证异乡“麦客(màikè)“的顺利作业,4月份以来,安徽在收费站(shōufèizhàn)设立绿色通道,并推动(tuīdòng)省域内免检跨区作业证,对跨区作业车辆快速检查(jiǎnchá)、快速放行。同时,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机用油保障,安徽要求各加油站点设立农机加油专用(zhuānyòng)枪机、配备(pèibèi)应急容器等措施,24小时提供农机加油服务。对持农机专用加油卡用户优先、优惠、优质加油,优惠幅度在普惠的基础上再优惠3%以上。 关爱跨区作业农机手是安徽的(de)(de)“软”,在安徽这个传统(chuántǒng)农业大省“江淮熟、天下足”的丰收图景背后,更有“转型突围”的“硬”。在现代化转型的时代,影响丰收的因素越来越多,粮食(liángshí)的高效生产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助力。 四月下旬正是安徽沿江(yánjiāng)地区再生稻种植时节,桐城市吕亭镇双联村三想家庭农场的百亩示范田里(lǐ),一台新式的宽窄行高速(gāosù)插秧机在稻田里快速地栽插着一簇簇秧苗。 据农场主马德定介绍,再生稻生产一直存在头季稻机收时(shí)碾压率高的难题。机收碾压使(shǐ)再生季产量损失(sǔnshī)30%以上,而这款新型插秧机通过宽窄行机插既给水稻成长通风透光(tòuguāng),也为后期收割时留下履带行走空间(kōngjiān),可以帮助实现大面积水稻单产提升。今年春耕生产时,该设备开始在全省再生稻主产区安庆、池州、宣城等地推广。 五河县夏收现场(xiànchǎng)(央广网发 李向前摄) 5月15日起,蚌埠市(bèngbùshì)五河县117.5万亩小麦拉开收割大幕。在(zài)充足的农机与完善的安全措施支持下(xià),五河县117.5万亩小麦的收割工作正在高效有序推进。 种粮大户朱永翠对高效的(de)机械化收割(shōugē)表示认可(rènkě),“今年我种植了800亩小麦,调配了5台机器,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收150亩。”高效的夏收背后是五河县深入实施“机械强农(qiángnóng)、科技兴农”战略的体现,如今,全县主要农作物“耕种收”综合机械化率已高达92%。 亳州市蒙城县许疃镇土桥村里,3台大型(dàxíng)联合收割机正在进行收割作业(zuòyè),与普通农机相比(xiāngbǐ),它们的割幅更宽、效率更高,一天作业面积将近200亩。今年,蒙城县的小麦面积近200万亩,为了加快收获进度,当地投入2万多台(套)各类收割机、打捆机等大中型机械,同时(tóngshí)强化(qiánghuà)农机网格化配置,确保小麦颗粒归仓。 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,安徽省在(zài)新一轮农机(nóngjī)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(zhèngcè)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中突出农机升级换代和结构优化,加大大型智能化、低损失率收获机械推广应用力度。 破局“靠天吃饭” 水利工程扭转乾坤(niǔzhuǎnqiánkūn) 今年以来(jīnniányǐlái),由于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(piānshǎo)5成,旱情逐步显现,安徽“夏收”的平稳开展并不容易。 自(zì)4月起,安徽沿淮淮北小麦主产区持续高温少雨,给小麦灌浆带来不利影响。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淮北、淮南、宿州(sùzhōu)、蚌埠、滁州、亳州、阜阳的(de)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及省农业农村厅下派的工作组放弃休息,均在田间(tiánjiān)地头组织抗旱工作,抢抓(qiǎngzhuā)小麦灌浆窗口期,科学防灾减损。 5月4日夜里至5日,安徽全省出现大面积降水过程(guòchéng),这场(zhèchǎng)降水让安庆、池州、黄山等市部分地区(dìqū)旱情基本上得到解除;宿州、蚌埠、滁州、合肥、芜湖、马鞍山等市达到严重气象干旱的区域被大幅(dàfú)压缩。从5月19日起,安徽省每天(tiān)发一期《夏收夏种天气专报》,推送天气实况和(hé)未来10天天气预报,共同分析天气情况,研判对小麦机收的影响。 宿州迎来(yínglái)丰收季(央广网发 宿州市委宣传部供图) 除了等(děng)天降甘霖(gānlín),安徽(ānhuī)也启动了四大水利工程:通过淠史杭灌区工程、引江济淮工程、驷马山引江工程、淮水北调工程,把提引长江、淮河等大江大河的“外水”资源作为关键性措施(cuòshī),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水源保障作用。 早在1月(yuè)23日,淮水北调工程就已启动,截至目前,已向宿州市、淮北市、蚌埠市调水1.40亿立方米。4月16日,史河灌区(guànqū)开始引水农业(nóngyè)灌溉。“今年以来,淠史杭灌区三大渠首累计引水6.30亿立方米,统筹保障合肥、六安城市供水(gōngshuǐ)和灌区水稻栽插用水需求。”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(biǎoshì),利用数字孪生灌区系统自动监测技术,省淠史杭总局还可以及时通报灌区供水形势,指导各地(gèdì)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,积极(jījí)推广水稻节水(jiéshuǐ)灌溉、农田蓄水保墒等措施,促进农业节水增效。 现代水网的建设破解了农业(nóngyè)自古以来“靠天吃饭”的困局。 麦熟一晌,贵在争抢。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获悉(huòxī),从当前来看,今年“三夏”小麦收获期间安徽省天气总体较(jiào)好,对小麦机收生产比较有利(yǒulì)。截至5月(yuè)28日16时,全省小麦已收获2473万亩,进度为56.96%。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(tígōng)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(wèijīng)授权不(bù)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(jiāng)追究责任。
辉隆光明行,守护乡村孩子的“睛”彩未来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